数的表示
浮点数
:其中M为尾数,R为基数(一般为2),e为阶码,根科学计数法表示差不多
尾数M决定精度,越长精度越高
阶码e决定范围,越大范围越大
规格化:
正数写成0.1XXXX的形式
负数为-0.1XXX
输入输出系统
基本的输入输出方式
外围设备的寻址
- 统一编址:将输入输出设备中控制寄存器、数据寄存器、状态寄存器等与内存单元一样看待,将它们和内存单元联合在一起编排地址,用访问内存的指令来访问输入输出设备接口的某个寄存器,从而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。
- 单独编址:将输入输出设备中控制寄存器、数据寄存器、状态寄存器单独编排地址,用专门的控制信号进行输入输出操作。
- CPU与外围设备进行通信有三种类型:
- CPU向外围设备发出操作控制命令。
- 外围设备向CPU提供状态信息。
- 数据在CPU与外 围设备之间的传递。
外围设备的定时
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有**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定时方式**两种。
实现输入输出数据传输的方式主要有:
- 程序控制方式
- 程序查询方式
- 中断方式
- 直接存储访问(DMA)方式、
- 通道方式
- I/O处理机
中断
中断的基本概念
1.中断:是指CPU在接到随机产生的中断请求信号后,暂停原程序,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,以处理该随机事件,处理完毕后返回并继续执行原程序。
2.中断方式的特点:中断方式的输入输出操作可以减少CPU等待外围设备的时间,提高CPU的工作效率。
3.中断方式的应用范围:中断方式主要应用于处理复杂随机事件、控制中低速1/O。
4.简单的中断方式下,CPU响应中断的步骤:
(1)关中断
(2)保护现场
(3)识别发出中断的外围设备,判别中断信号,确定中断来源,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。
(4)执行中断服务程序
(5)恢复现场信息
(6)开中断
5.现场保护:在CPU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之前,将PC寄存器的值及任何可能影响返回后连续执行的信息(如状态寄存器及有关的寄存器的值)都需要进行保存,这种保存现场有关信息的操作称为现场保护。
6.中断向量:是指当外设在提出中断请求的同时,通过硬件向主机提供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,此地址称为中断向量。
中断裁决机制
实现中断裁决的方式有:
1.轮询方式:是一种软件裁决方式,CPU依次查询各外围设备的状态寄存器,以确定中断源,遇到发出中断的外围设备就响应其中断请求。
2.菊花链方式:各外围设备合用一条中断请求信号线送,中断许可信号线串接在各设备间。
3.独立请求:每一个外围设备都有一个独立的中断请求信号线送CPU,CPU也给各外围设备分别发送一个中断许可信号。
4.分组的菊花链方式:每一组外围设备采用菊花链连接,组间是独立请求的。
多重中断与中断屏蔽
1.多级中断: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响应级别更高的中断请求。
2.中断嵌套:在多重中断系统中,CPU处理一个中断的过程中可以去响应新 的中断请求。这种重叠处理中断的现象称为中断嵌套。在中断嵌套过程中,每次中断处理完成时再返回上一次被中断的服务程序。
3.多重中断系统中CPU响应处理一次中断的步骤。
(1)关中断;
(2)保存现场信息;
(3)判别中断条件,确定中断服务入口地址;
(4)开中断;
(5)执行中断服务程序;
(6)关中断;
(7)恢复现场信息;
(8)开中断。
4.中断屏蔽:CPU处理一个中断的过程中,对其他一些外部设备的中断进行阻止。通过CPU内部的一个中断屏蔽寄存器,用软件的方法修改中断屏蔽寄存器,以改变中断响应的优先顺序,实现对不同中断的分别禁止。
中断输入输出接口
1.中断方式的接口控制器功能:
①能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;
②能发出识别代码提供引导CPU在响应中断请求后转入相应服务程序的地址;
③CPU要能够对中断请求进行允许或禁止的控制;
④能使中断请求参加优先级排队。
2.中断接口基本组成:
①地址译码。选取接口中有关寄存器,也就是选择了I/O设备。
②命令字/状态字寄存器。供CPU输出控制命令,调回接口与设备的状态信息。
③数据缓存。提供数据缓冲,实现速度匹配。
④接口控制电路。如中断控制逻辑、与设备特性相关的控制逻辑等。
DMA方式
DMA 方式基本概念
1.DMA 方式:直接存储器访问,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输,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。 2.DMA的数据传输过程:分三个阶段: ① DMA传送前的预置阶段(DMA初始化); ②数据传送阶段(DMA传送); ③传送后的结束处理
期末复习
- 寻址方式
- 全加器
用到三个异或门,两个与门,一个或门
- 指令寻址
DS :数据段寄存器
ES :辅助段寄存器
CS :代码段寄存器
SS :堆栈段寄存器
DISP :位移值
EA:表示有效地址,对于直接寻址模式,EA的计算公式为EA = DS * 10H + Disp。
- 指令寻址